在沉浮中保持灵修人生在尼撒的贵格利神秘主义的指引下开启现世和长久的灵修之旅

创建时间: 19 10月 2022

Sonja Xia 

 

摘要

  新冠肺炎爆发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危机的时代。我们文化科技的发展正面临巨大挑战。这场大流行告诉我们,能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最终办法并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在上帝那里我们才能找到最后希望和救赎。就此而言,目前的危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也不见得都是负面影响。我们要积极地甚至从灵修层面来分析现状,我们可以向生活在4世纪的尼撒的贵格利神父求助,他以否定神秘主义闻名。透过否定的视角,这场危机提醒着我们,人类智力存在局限性,这让我们最终将目光转向世界,生命的终极意义以及最终的拯救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再次开始精神转变的起点。

 

关键词

灵修转变,尼撒的贵格利,否定的觉醒

 

  新冠肺炎爆发,我们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危机时代。在新科学取得突破前,为自保我们颠覆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尽量让所做的事都保持关联,但整套方案中还是缺少一些东西。除了我们当前的防护措施,还有其他应对新冠肺炎的办法吗?我们能否把新冠肺炎视为一个机会来面对真实的人类现状、它背后的神圣力量以及最终其灵修转变?早期教会中,科技不如今天发达,我们更能感受到上帝与人之间无穷的距离,也更关注灵修成长。教会神父们的灵修转变观念可能会为看待大流行危机提供另一个视角。我将在本文集中讨论4世纪的一位教会神父—尼撒的贵格利关于灵修转变的观点,以及我们如何以这个角度来解读新冠肺炎。

  贵格利认为,当人发现上帝的卓越性和不可知性从而意识到人类认知局限性时,就会走向灵修转变,这就是否定的觉醒。他在分析亚伯拉罕前往应许之地的旅程时,就对此做了清晰的解释。和那个时代的其他神父一样,贵格利以传递寓意的方式阅读圣经。他认为亚伯拉罕的旅程就是提升灵修的寓言故事。(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86,78页)他把亚伯拉罕视作推崇人类智慧的贤者。(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86,79页)但是上帝召唤亚伯拉罕时,他却不知哪里去了。贵格利认为,知识并未让亚伯拉罕对上帝有所理解,反而意识到上帝超越了自己所认识的一切。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悟,亚伯拉罕放下了“他了解的一切事物,也暂停了走向未知事物的旅程。”(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88,79页)

  贵格利神学的核心是促成灵修转变的否定的觉醒。他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以否定的觉醒的方式来分析医学和当前新冠肺炎危机的解读方式。在与优诺米的辩论中,否定神学论成为了贵格利捍卫圣子神性的中心神学主题。优诺米从字面上解释耶稣说的话,如“父比我大”。(新校订标准本,《新约约翰福音》14:28),他解释说子由父出,儿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创造物。

  贵格利认为优诺米主要错在他试图以人类智慧去领会圣父/圣子关系的本质。为表明我们的智慧的有限性,在反驳优诺米的第二本书中,贵格利回顾了我们作为人类能通过自身自然力量认识的东西,比如行星/恒星如何相互旋转,以及从天文学看太阳和月亮如何运动。但是他说,如果我们询问宇宙本质的问题,即宇宙为何以及如何变成现在这样,就会发现我们所见的并不能告诉我们答案,答案“超越于人类认识的极限之外”。贵格利在此理清了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1)我们可以观察和了解的现象;2)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事物为何以及如何以现在的方式存在。后者超越于我们的认知之外,因为它植根于世界的最终之因——造物主。这种意识导致贵格利走向他对上帝的否定感知: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造物的本性,我们就更不可能知道上帝的本性,他赋予了每个造物的本性。贵格利把造物主上帝与其创造的世界极端地划分开来:“一个是有限的,而另一个是无限的;前者受造物主智慧的约束,被限制在适定范围内,后者的限度则是无限。”(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79,77页)目前三位一体的内在关系存在于超凡的神域,完全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贵格利认为,这种认识不会阻碍我们追寻上帝,反而会推动我们以一种颠覆普通感知的方式和他相遇。(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70,74页)

  在在刚才概述否定神学论中,贵格利区分了可理解的现象和不可理解的造物的本质,与20世纪一些神学家对科学和宗教的区分相契合(里吉纳尔·加里歌·拉格朗日,1934年,第63页,阿利斯特·麦格拉思, 1999年):自然科学处理现象世界的数据是通过寻找现象的联系进行,它不能解答本质问题,也不能约束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上帝间的基本关系。

  作为自然科学分支之一的医学,其有限性被新冠肺炎再次揭示。不论医学多先进,它也只是根据所观察的现象间的关系来改变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它无法改变人类生活的本质和上帝创造的自然世界。正如疫苗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与病毒的关系,但它无法改变人类是不完美的和脆弱的生物的事实,人类生活仍面临自然界其他生物的持续威胁。新冠肺炎也证实了这种威胁从未消除。看待医学成就和自然威胁的合理态度,应该需要一种对人类知识边界的否定意识。

  否定的觉醒不仅引发了灵修转变,还决定了它的方式。

  贵格利的否定神学论,并非是纯粹地否定一切关于上帝的认识。相反,无论是从否定法还是肯定法来看,上帝都超越了一切,所以能更接近真实的上帝的方法是尽可能更多地去谈论和感知上帝。否定神学论没有阻止我们追求上帝,而是要通过灵修转变推动我们不断探索对上帝更积极的认识。灵修转变本身意味着要遵循教会的教导体验高尚的生活,直接参与到神圣的生活中。贵格利柏拉图式的观点认为践行美德才能认识美德。按照《创世记》1:26,他相信美德就是人类和上帝间的相似之处,因此,就算我们无法理解上帝的本质,我们却可以通过践行美德而懂得美德这样的神圣属性。(尼撒的贵格利,2000年,70页;史密斯,2004年,25—27页,163页,196页;布拉斯,152—57页)以这种认识上帝的方式比智性知识更直接,因为这样能直接参与到神圣的生活中。(哈里森,1995年,第一部)

  智力上讲,这种意义上的灵修转变需要我们不断地超越思维的边界。(劳斯,2007年,78—94页)这会带来一种对上帝的独特顿悟体验,这种体验比单纯地践行美德要强烈得多。在贵格利对摩西前往应许之地旅程的解释中,他把摩西从西奈山走进黑云(新校订标准本,《出埃及记》第20、21章)解释为一种否定的体验:“把观察到的一切留在身后,不仅有意识领悟的东西,还有智慧认为其所看到之物。”(尼撒的贵格利,1978年,第二卷,163页;见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88,79页)。在摒弃一切感觉和理性的同时更深入地走入神圣的黑暗之中,摩西获得了在未见中见到上帝的积极体验(尼撒的贵格利,1978年,第二卷,163页)。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充当了“一种理性障碍物”(莱尔德,85页),强调与上帝相遇在某种程度上截然不同于普通的认识。部分学者将这种相遇解释为上帝存在于灵魂中(莱尔德,86页)。这包含着依靠信仰或参与而与上帝的直接关系。(哈里森,1995年,66—69页;莱尔德,2004年,82—85页)

  贵格利没有详细谈及灵修转变的积极内容。但《雅歌》的训诫中直接影射了“对上帝存在的一些感知”。(尼撒的贵格利,2013年,343页)它不是一种感官认知或智力认知,而是一种在“清晰明了的知识之外”的感知。(同上)因此,上帝存在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在贵格利看来,因为灵修转变的超验性,所以我们否定地谈论灵修转变。行动上,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向往信仰揭示之物,摈弃一切理解,认识上帝截然不同于我们之所知。只有这时候,渴望感受上帝存在的人才会被带进超越认知之地。这并不是否定我们的知识努力。相反,它要求我们不要把我们的生活固定在我们的理解中,而是要植根于超越我们智力理解的上帝。因此,灵修转变应该是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在世界上所有行动的基础。

  然而,追求灵修转变并不容易,因为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平常的认知方式,并且瞩目的科学成就也不断模糊着我们的视野。贵格利写道,认知的失败常常会唤醒否定的愿景。在《驳优诺米》二中,贵格利看到亚伯拉罕为那些“依靠信仰而不是依靠视力而行走”的人树立了榜样。(尼撒的贵格利,2007年,86,78页)。在三位一体辩论的语境中,贵格利对比了信仰和所见,强调促成否定意识的东西必然是不断缠绕、超越于理性之外某的种真理,而三位一体的神秘正是这种类型之一。《摩西的一生》中,在解释摩西在神圣的黑暗中遇到的圣灵显现时,贵格利明白这就是知道“神超越所有认识和理解”的否定体验(尼撒的贵格利,1978年,第二卷,164页)驱使摩西通过抛弃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到神圣的奥秘中。

  就现状来看,我们是否也能积极地把新冠肺炎视作一个否定的觉醒的机会呢?新冠肺炎揭示了我们当前防护系统的缺陷,提醒我们,我们的智慧也许能保护我们免受病毒攻击,但它无法改变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基本关系,因为人类的本质就是如此。如果我们积极地看待这个启示,可能会唤醒我们,让我们看到,最终决定我们本性的是造物主,造物主引导我们通过灵修转变而不断将我们的生活固定在我们和万能上帝的关系之中。

  按照贵格利的否定神学论而被接受的认知失败不是偶然的,这也许是上帝让我们专注于灵修转变的一种方式。因为上帝与我们的距离是无限的,无论我们在灵修转变上取得多大进步,上帝还是远在我们之上。我们在这可以学习贵格利无限延伸的观念,我们的灵修转变确实需要长久的进步,即使此生结束也要延续。(劳斯,2007年,86—88页;史密斯,2004年,115—25页)为了保持持续的进步,上帝会不断地把我们置于唤起否定的意识的环境中。摩西在岩石缝中见到耶和华背对着自己,贵格利解释称自己为此做了研究(新校订标准本,《出埃及记》第33章第22条)。他解释摩西渴望见到上帝时,上帝便显现了。但是耶和华并未让摩西看到自己的正脸,而是让摩西走进岩洞里,当耶和华经过时,摩西看到了他的背影。(新校订标准本,《出埃及记》第33章第23节)贵格利认为,耶和华让摩西看他的背影而不是正脸,是为让摩西陷入失望,这样摩西就可以在看不见神的经历中,继续以一种看不见且看不懂的方式追寻上帝。(尼撒的贵格利,1978年,第二卷,219—227页)上帝与我们的这种互动也反映出《雅歌》中新娘的经历。什么也看不见的漆黑夜晚,新娘意识到了她印象中的新郎与现实中的新郎之间无限的差距,从而放弃了了解新郎,转而继续寻找她的爱。(莱尔德,2004年,85页)

  正如贵格利所理解的,上帝不断地把我们置于绝望之中以唤醒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认知极限,并引导我们在所见所闻之外,以超然的方式认识他。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冠肺炎以及我们人生中历经的其他沧桑,都是上帝认为能让我们实现否定的觉醒和灵修转变的机会吗?尽管我们渴望通过认知力量来控制一切,但阻碍这种野心的未知性从未间断。但从超凡的角度看,它们肯定有一些积极意义,不单是促进更大的科技成就,更多的是邀请我们依靠上帝走向灵修转变。这需要我们停止恐慌,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并应对危机。

 


Sonja Xia, 澳门圣若瑟大学宗教研究与哲学学院副教授


参考资料

  • Balás, D. L. (1966). Metousia Theou: Man’s Participation in God’s Perfections according to Saint Gregory of Nyssa. Studia Anselmiana 55. Romae: Herder.
  • Garrigou-Lagrange, R. (1934). God, His Existence and His Nature: A Thomistic Solution of Certain Agnostic Antinomies (Vol. 1). St. Louis, Mo: B. Herder Book Co.
  • Gregory of Nyssa. (2007). Contra Eunomium II (S. G. Hall trans.). In Karfíková, Lenka, Scot Doublass, and Johannes Zachhuber (Eds.), Gregory of Nyssa: Contra Eunomium II: An English Version with Supporting Studies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Gregory of Nyssa (Olomouc, September 15-18, 2004) (pp. 59-204). Leiden, Netherlands: Brill.
  • ______. (1978). The Life of Moses (A. J. Malherbe & E. Ferguson trans.). Mahwah, New Jersey: Paulist Press.
  • ______. (2000). Homilies on the Beatitudes (S. G. Hall trans.). In Hubertus R. Drobner & Albert Vigiano (Eds.), Gregory of Nyssa: Homilies on the Beatitudes: An English Version with Commentary and Supporting Studies.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Gregory of Nyssa Paderborn, 14-18 September 1998 (pp. 21-90). Leiden, Netherlands: Brill.
  • ______. (2013). Homilies on the Song of Songs (R. J. Norris trans.). Atlanta, Georgia: Societ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 Harrison, V. (1992). Grace and Human Freedom According to St. Gregory of Nyssa. Lewiston, New York: The Edwin Mellen Press.
  • Louth, A. (2007). The Origins of the Christian Mystical Tradition: From Plato to Denys.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aird, M. (2004). Gregory of Nyssa and the Grasp of Faith: Union, Knowledge, and Divine Presence.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cGrath, A. (1999). Science and Religion: An Introduction. Hoboken, New Jersey: Blackwell Publishing.
  • Smith, W.. (2004). Passion and Paradise: Human and Divine Emotion in the Thought of Gregory of Nyssa. New York, New York: Crossroad Publishing Company

按此瀏覽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