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自然内在价值和福祉型企业

创建时间: 24 5月 2021

 

拉斯洛·若尔纳依

 

      我提出了三个核心概念,对于将经济学范式转变为于基于团结和公平的共同利益导向型经济而言至关重要。这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消费和生产中的节俭、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发展福祉型企业。

 

(1)消费和生产中的节俭

      当前,最先进的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生态危机,其所使用的环境资源和空间远远超过了地球对它们的承载。赫尔曼·达利(Herman Daly)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节俭须走在效率的前面。单靠效率并不能缩小生长过快经济体的物质消耗。“提高效率本身就相当于加大了要素的供给。人们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低成本要素。尽管效率更高,但我们最终将消耗掉以前更多的资源。规模将持续增长。”(达利,2008年,第222页)。

      节俭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平衡物质和精神价值(波科特、奥普贝克、若尔纳依,2008年)。这会丰富“经济”的实质含义,并促成相应的自给自足逻辑的复兴。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介绍了“经济”一词的形式与实质含义之间的基本区别。形式意义源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并带来了稀缺性定义。另一方面,实质意义指向了如下基本事实:“人类与所有其他生物一样,若没有了供养他们的物理环境,将会立即灭亡。”(波兰尼,1977年,第12页)

      实质含义反映了人类在生计方面对自然及其同伴的显著依赖。托马斯·普林森 (Thomas Princen,2005年)认为,我们需要从围绕利润最大化和效率原则建立的经济转向基于自给自足逻辑的经济。我同意这一观点,并认为,实现节俭和自给自足“需要更加实质性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正式经济配置的底层结构。这意味着……引入规模更小并具有文化差异的实质性经济活动模式。”(若尔纳依,2002年,第661页)

 

(2)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

      主流经济学不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它建议基于由相互竞争的经济活动者确定的市场价值对环境商品和服务进行估值。自然要素的价值是通过使用“支付意愿”原则或影子价格技术来计算的。但是,不能仅仅根据自然实体对人类的有用性来计算其价值。对于自然实体价值的评估而言,价格是低效且时常被误导的模型。约翰·高迪(John Gowdy) 和卡尔·麦克丹尼尔 (Carl N. McDaniel)(1995年)证实,自然实体的价值不能由市场机制决定。

      不存在解决自然分配问题的算法。琼·马丁内斯-阿利埃 (Joan Martinez-Allier)的研究表明,生态和社会价值几乎是无法估量的。(马丁内斯·阿利埃等,1998年)与自然和社会有关的决策与政策需要定性和多角度考量,并适当地运用智慧。

 

(3)发展福祉型企业

      主流企业只专注于创造财富,因此它们会对人类及非人类自然带造成大规模的危害或危及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福祉型的经济(科斯坦萨等,2018年;Korten,2020年)。这意味着要将企业转型为尊重自然、为子孙后代着想、考量社会共同利益的先进社会机构。(奥希金斯、若尔纳依,2017年)

      福祉型企业旨在以互相关联的方式创造人类和生态福祉。他们的商业模式及运营基于福祉创造,而非财富创造。财富是用一维财务术语定义的词语。福祉是用整体、多维术语定义的一种过程,其中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功能的物质和非物质方面。

      企业走向福祉创造的轨迹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复杂情况。只能采用与适当的所有权结构及有效的治理机制、合适的激励系统、组织认同、与当地社区的关系、所采用的技术、生产系统、供应链、信息系统、投资者和产生的净收入有关的标准,通过多维测量来对其进行评估。

 


拉斯洛·若尔纳依,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商业伦理中心教授、主任和比利时勒芬市欧洲SPES研究所所长

Translated by 翻译: Yang Hengda 杨恒达


参考资料

  • Bouckaert, L., Opdebeeck, H. & Zsolnai, L. (Eds.) (2008). Frugality: Rebalancing Material and Spiritual Values in Economic Life. Oxford, Peter Lang Publishing.
  • Costanza, R. et al. (2018). Toward a Sustainable Wellbeing Economy.  Solutions 92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esolutionsjournal.com/article/toward-sustainable-wellbeing-economy/
  • Daly, H. (2008). “Frugality First” In: Bouckaert, L., Opdebeeck, H. & Zsolnai, L. (Eds.): Frugality: Rebalancing Material and Spiritual Values in Economic Life. Oxford, Peter Lang Publishing. pp. 207-226.
  • Gowdy, J. & McDaniel, C.. (1995). One World, One Experiment: Addressing the Biodiversity – Economics Conflict. Ecological Economics, 15(3), pp. 181-192 Retrieved from http://www.uvm.edu/~jfarley/EEseminar/readings/weak%20comparability.pdf
  • Korten, D. (2020). Wellbeing versus GDP: The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2020 May 16. 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trieved from https://council.science/human-development/latest-contributions/wellbeing-versus-gdp-the-challenge-and-opportunity-of-human-development-in-the-21st-century/
  • Martinez-Allier, J., Munda, G., & O’Neill, J, . (1998). “Weak Comparability of Values as a Foundation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26 (1998) pp. 277-286.
  • O’Higgins, E. & Zsolnai, L. (Eds.) (2017). Progressive Business Models: Creating Sustainable and Pro-Social Enterprise. London. Palgrave-Macmillan.
  • Polanyi, K. (1977). The Livelihood of Ma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 Princen, T. (2005). The Logic of Sufficiency. Boston, MIT Press.
  • Zsolnai, L. (2002). Green Business or Community Econom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2002.(8). pp. 652-662. 

按此瀏覽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