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方济各经济的启示与澳门利氏学社: 经济学中的无偿性和美德伦理的双重宣言

创建时间: 21 10月 2021

路易吉诺•布鲁尼及保罗•桑托利

 

摘要

  2020年的11月份见证了两份重要文件的精心完成与发表,这便是圣方济各经济的年轻参与者的《最终声明》(2020)和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利氏学社研讨会的与会者撰写的《澳门宣言》(2020)。这两个研究小组在许多实质性问题上趋向于达成共识,最有意义的是,他们在方法论上趋向于达成共识:不是改造或彻底革新当前经济体系,而是必须将其转型。转型意味着不破坏和改变所有原则,也不全盘接受,而是针对现状查漏补缺。究竟缺什么呢?圣方济各经济和《澳门宣言》的理解都是,重新将经济考虑为朝美德和共同利益方向发展的实践是必要的。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教导说,幸福生活就是依照美德而度过的生活;美德是有卓越表现的人性特征(安纳斯[Annas]),1993,2006;努斯鲍姆[Nussbaum],2001]。美德的希腊语是aretè (ἀρετή),与贵族这个词的词根相同,意为最佳者的统治。然而,德性的生活不是简单地像希腊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幸福”(eudaimonia)之义和当代“幸福”(源自于“发生”)一词所包含的内涵那样,是“发生”而来的。美德是一种习惯,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来培养。习惯的拉丁文是habitus,来源于希腊文héxis,是指通过持续和有意识的行动养成的一种性格,所以美德并不取决于我们个人的品味或欲望:美德是表现出我们天性优秀的一些特征。这一观点与主导经济学理论的效用函数理论(以及其隐含的幸福即效用的观点)相去甚远。一旦得到开发,美德就能帮助个人通过将其带入幸福状态的行动来行善。关心他人(如家庭、朋友)和社会共同利益(如政治、经济)的重要性也因此显现;从美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关怀个人与关怀社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除功利主义伦理学以外,隐含的意思是,除康德伦理学以外,今天的经济学还必须处理“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人?”这样一个美德伦理学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问,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宗教、社会是否有一个关于人性之优越或普遍人性的共同概念。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eudaimonia)是由不同的成分组成的,科学,包括伦理学,无法用数学的精确度来处理“幸福”问题。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仍然赞同精确的人性概念;他认为我们都是有ergon(潜能)的,我们应该培养这些潜能以获得幸福。如果有人不认同他们的潜能,怎么办?我们应该把这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排除在社会之外吗?

  为了在国民中推广美德伦理,社会(包括教育、机构、政治)必须以促进美德实践的方式来构建。美德伦理并非偶然地主要出现在古代城邦的严格边界内。认为我们的多元社会可以在共享美德伦理的基础上重建,这样是否现实?我们如何设计政策,以平衡那些支持道德美德的人和那些支持其他观点的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幸福取代效用成为最大化的目标,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持功利主义或自由主义观点的人?我们应该把他们排除在我们的社会和市场的设计之外吗?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解答的难题。本文中,我会草拟出概述一个答案,在我看来,此答案是尽可能对《澳门宣言》和圣方济各经济的综合。

  《澳门宣言》中关于共同利益的理念与圣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的《完美喜乐》(Perfecta Laetitia)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无偿性。圣方济各经济的科学总监路易吉诺·布鲁尼(Luigino Bruni)注意到《圣经》传达的一种古老智慧:我们孩子的幸福比我们的幸福更重要(布鲁尼等人,2021)。我们现在谈及可持续性和我们对后代的责任时,都表达了这个概念。无偿性引导我们促进他人的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它与我们自己的幸福和繁荣绝对密不可分。对我而言,无偿性正是改变当前经济体系所需的元素。

  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无偿性恢复为当前经济学争论的中心。由于它与市场关系的工具逻辑截然相反,因此在经济学中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我们不应该害怕想象一种建立在无偿性基础上的经济,这种无偿性并不必然可以归结为自我牺牲或利他主义。相反,无偿性可以包含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互动而活跃的市场关系[布鲁尼(Bruni)和萨格登(Sugden),2008]。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并强调,从企业到市场,从家庭到社会团体,无偿性已经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是会同意这种推理的。他最重要的一本书叫做《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2019),是用来纪念他儿子尼各马可(Nicomachus)的。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伦理学就像是父亲忠告儿子如何过上美好生活。此外,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德与幸福之间存在着神秘而美丽的悖论:如果你想凭借美德通往幸福,那将无法实现;但是,如果你把美德作为目的本身来培养,不通过它们来实现其他目的,你就会得到幸福(尼各马可,2001年)。这种将美德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态度——类似于将他人视为目的而非手段的想法——与无偿性密切相关。无偿性是我们反思和生活的无声主角。它的美丽之处也许就源自沉默,但我相信,我们,像圣方济各经济大使一样,应该更经常地谈论无偿性,因为我们可以真正,也就是说,一起做到这一点。圣方济各经济与我们澳门利氏学社的同事一起,可以而且应该为21世纪构想一种美德伦理学。

 


路易吉诺•布鲁尼(Luigino Bruni),意大利罗马圣玛丽亚自由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保罗•桑托利(Paolo Santori),圣方济各经济董事会成员,公民经济学、哲学和经济学研究博士(CUC-Lumsa[意大利罗马圣玛丽亚自由大学天主教大学中心]),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访问学者;

Translated by 翻译: Yang Hengda 杨恒达


参考资料

  • Annas, J. (1993). The Morality of Happiness.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nnas, J. (2006). “Virtue ethic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thical Theory,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515–536.
  • Aristotle. (2019). Nicomachean Ethics. T. Irwin (Ed.). Indianapolis, Indiana: Hackett Publishing.
  • Bruni, L., & Sugden, R. (2008). “Fraternity: Why the market need not be a morally free zone”.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24(1), 35.
  • Bruni, L., De Rosa, B., & Smerilli, A. (2021).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Past foundations, modern evidence and future paths”. In A Modern Guide to 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 Economy of Francesco. (2020). Final Statement and Common Commitment of the Economy of Francesco. Retrieved on July 13, 2021 from https://francescoeconomy.org/com/final-statement-and-common-commitment/.
  • Macau Ricci Institute. (2020). The Macau Manifesto for The Economy of Francesco. Retrieved on July 13, 2021 from http://www.riccimac.org/doc/event/Symposium/2020/20201105MACAU_MANIFESTO_MRI.pdf.
  • Nussbaum, M. C. (2001).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Luck and Ethics in Greek Tragedy and Philosoph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按此瀏覽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