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默里:在美国劳工 与天主教社会教学的交界处

创建时间: 21 10月 2021

保罗·B·斯普纳

 

摘要

  19世纪,随着欧洲和美国的工业化社会掌权,各经济、政治和宗教派别为争夺劳动力控制权而相互争斗。在欧洲,阶级差别根深蒂固,出现了专注于劳动阶级的政党,并受到主导各个社会的宗教组织的重大影响。

  在美国,有着一个较少阶级界定的社会,且没有已确立教会的传统,没有出现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也没有出现受宗教派别控制的政党。美国的政党是经济、地理、种族联盟的联合体。菲利普·默里(Philip Murray)是1920-1950年美国工会化时代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传奇故事说明了美国劳动力的复杂性,世俗政治力量对工会化的重要性,以及天主教会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力。

 

组织劳动力

  19世纪末,随着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美国农民、西欧和东欧的移民,以及美国南部的非裔美国人被卷入了美国的工业劳动大军。在这些群体中,有新教徒、天主教徒、东正教徒、犹太人和世俗主义者,他们推动了各种社会倡议。针对欧洲的天主教会以及美国越来越多的天主教徒,教宗利奥十三世(Pope Leo XIII)于1891年5月15日发布了《新事物通谕(Rerum Novarum)》,其中他对工业化和日益激化的社会争端进行了阐述(利奥十三世,1891年)。他的通谕指导了天主教的社会行动,直到并贯穿1914年至1918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摧毁了欧洲的传统社会,给美国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新的压力。1929-1930年经济大崩溃更是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危机。

  在这几十年间,菲利普·默里在约翰·L·肯尼迪(John L. Lewis)的支持下从美国工人阶级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重要的劳工领袖。教宗利奥十三世1891年发布的通谕和教宗庇护十一世1931年发布的通谕(庇护十一世,1931年)激励了默里扩大民族和宗教的组织网络,并促进其更加努力工作。海涅曼(Heineman,1999,117)宣称说,“默里接受了利奥十三世和庇护十一世的劳工通谕”,并将“天主教组织者派往工业城镇”,努力使那些将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SWOC)描绘为共产主义组织的企图转变方向(97)。《时代》杂志(1952年8月4日)证实,默里在匹兹堡的办公室里有教宗利奥十三世的通谕,但是加上了默里的调侃,“早在利奥写这些东西之前,我的祖父母就已经有这些想法了”。

 

出身于煤场

  1877年10月22日,在苏格兰布兰太尔镇(Blantyre,Scottish),207名煤矿工人在一次甲烷气体爆炸中丧生。九年后,即1886年5月25日,菲尔·默里在那里出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爱尔兰天主教煤矿工人且担任当地矿工工会主席,而他的母亲是一名纺织工人,在菲利普两岁时就去世了。1896年,他作为长子10岁时就去了苏格兰的矿山工作。1902年,他16岁,随父亲移民到美国。1912年,他结识了美国矿工联合会(UMW) 的主席约翰·P·怀特 (John P White),通过约翰·P·怀特他又认识了美国重要的劳工组织者约翰·L·刘易斯(John L Lewis)。默里随后上升到劳工运动的最高层,刘易斯于1936年6月任命他为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SWOC)的负责人,然后又在1940年11月任命他的继任为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CIO)的主席。美国矿工联合会是菲尔·默里的导师约翰·L·刘易斯的根据地。刘易斯出生于美国,是一名新教教徒,从小在摩门教家庭长大,他的母亲很有影响力。但他对其父亲在威尔士的故乡并不依恋。1920年,刘易斯39岁,在其成为美国矿工联合会的领导人后,宣布支持共和党(20世纪20年代)。他个性坚强,早年与父亲和兄弟们在爱荷华州的煤矿度过。他以独裁者般的干劲为煤矿工人寻求更好的经济待遇,因为这些人和他一样,处于美国工业金字塔的底层。

 

社会革命

  1869年劳动骑士团作为一个由秘密裁缝社团在费城成立,到1879年,它已发展成为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会,并组织了合作社、抵制活动和有限罢工。最初,天主教会曾担心劳动骑士团是准共济会组织,但是当劳动骑士团放弃了秘密和仪式时,天主教徒便公开加入。1879年至1896年间,在爱尔兰天主教领袖特伦斯•鲍德利(Terence Powderly)的领导下,劳动骑士团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劳工组织。1886年8月在芝加哥,干草市场暴乱( Haymarket Riot )引起了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慌,摧毁了这个组织松散的团体,并为全国性工会创造了机会。纽约雪茄制造商塞缪尔·龚帕斯(Samuel Gompers)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于1886年12月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成立了美国劳工联合会(AFL),他在接下来的40年里一直领导着这个组织,直到1924年。1890年9月,同样是在哥伦布,龚帕斯领导的美国劳工联合会组织了美国矿工联合会,后者成为美国劳工联合会最大的工会。

  19世纪中叶,由于工业化使社会支离破碎,激烈的冲突产生了。1864年,卡尔·马克思 (Karl Marx) 和米哈伊尔·巴枯宁(Mikhail Bakunin)在伦敦策划了工人阶级革命,并通过武装斗争夺取了政权(后来被称为“第一社会主义国际”)。在1871年5月巴黎公社的社会主义者遭遇灾难之后,马克思主义者在1889年将他们的纲领重新包装成“第二社会主义国际”,通过当时的政治进程寻求政治权力。社会主义者通过控制劳工运动来寻求政权,而美国劳工联合会的主要目标是使成员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于是两者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斗争。《时代》杂志(1952年8月4日)写道,龚帕斯曾经用一个词来总结他的劳工抱负:“多多益善”

  1891年5月天主教会颁发了《新事物通谕》,正式加入正在进行的捍卫私有财产和家庭神圣性的劳工斗争。教宗利奥十三世在其通谕中指出,“现在轰轰烈烈冲突的因素......在发生了变化的师傅与工人的关系中;在有些人的巨额财富中......和民众的赤贫中,是明确无误的”。教宗的通谕试图界定“富人和穷人的相对权利和相互义务”,同时警告那些“意图利用这些差异……煽动人民造反”的“奸诈煽动者”(教宗利奥十三世,1891年,第2页)。该文件断定,“社会主义者......抛弃父母,建立国家监督,是违背自然正义,破坏家庭结构”。“利益共同体”的社会主义信条遭到拒斥,这种信条伤害了“它似乎要裨益”的那些人,“直接和天赋人权相违背(第14、15条)。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浩劫

  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NCWC)的诞生。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在1918年1月成立,旨在“促进天主教参与战争”,并为天主教的利益进行游说。但战争在10月后就结束了。

  委员会共有五个部门,其中社会行动部(SAD)人员较少,约翰·A·瑞安神父(Rev. John A. Ryan)就是在这个部门推动了美国天主教的社会正义运动。瑞安起草了《社会重建计划》,于1919年2月在会议上发布。瑞安在从事“他的写作和演讲的使徒工作”时,雷蒙德·麦高恩(Raymond McGowan)神父和一名外勤秘书负责美国各地的活动,包括举办研讨会。瑞安连续三次在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FDR)的就职典礼上致祝词。1939年,他70岁,被迫从美国天主教大学退休(希金斯(Higgins,1993,36-37,52-4),于1945年9月逝世。麦高恩在1945-1954年担任董事职务,天主教劳工记者乔治·希金斯神父(Fr. George Higgins)在1944年瑞安退隐时加入社会行动部,从1954年到1972年担任董事。在希金斯1966年担任董事期间,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更名为全国天主教主教会议(NCCB),秘书处名为美国天主教会议(USCC)。最后,两者在2001年重组为美国天主教主教会议(USCCB)。

  1917年6月的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会议,是自1884年以来整个美国天主教主教统治集团的第一次会议,就在五个月前,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赢得了总统选举,民主党的口号是“他让我们远离战争”。会议的组织者是《天主教世界》编辑约翰·J·伯克(John J. Burke),他获得了美国第二位红衣主教,巴尔的摩的詹姆斯·吉本斯(James Gibbons)的支持,并成为秘书长。遗憾的是,人们对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的目标没有达成共识。1920年2月,经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后,波士顿红衣主教奥康奈尔(O’Connell)于1922年2月游说罗马对其弹压,声称它篡夺了当地天主教教区的地位。最初他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但在1922年7月,“美国天主教对罗马发起了史上最有力的抗议”后,新教宗庇护十一世推翻了他的努力(多兰(Dolan),2017年)。随后,“会议”一词被替换为“理事会”,以避免将其解释为立法机构。

  最终到了1940-50年代,有100多所“天主教劳工学校”建立起来,向工人传授天主教社会原则,反对马克思主义策略,着眼于工会的组织和管理(希金斯,1993年,54-5)。此时,刘易斯和默里已经将煤矿工人和钢铁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强大工会。新成立的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据说早在1938年就拥有400万成员。麦克格里维(McGreevy)(1993年,144)认为,与欧洲相比,美国没有基督教工会,“在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工业工会之前,天主教神职人员与劳工运动的接触有限”,而且,天主教的领导层早期的工作重点是“与社会主义作斗争”。天主教劳工学校的起步相对较晚,并支持了这一主张。克罗宁(Cronin)指出(1948年,84-5),全国天主教战争委员会本身在20世纪40年代初才开始其工业暑期班。自其成立以来,天主教学校就是非教派学校,是对现有工会教育工作的补充,并不意在建立天主教工会或内部天主教集团。

  1929年至1931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快速席卷整个欧洲。1931年5月,教宗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颁发了《重建社会秩序》(Quadragesimo anno)通谕。该通谕强调,“经济生活不能任由各种力量自由争夺”,这远远超出了40年前利奥十三世(Leo XIII)的《新事物通谕》,后者支持私有财产和工人组织。《重建社会秩序》批评了无限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时提出了个体行事优先原则和团结原则的概念,作为公平社会组织的指南。个体行事优先原则是在压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个体主义之间寻找中间地带,强调应由最不集中但仍有能力的政权进行管理。团结原则强调的是工人、企业和社会有共同目标这一现实。菲尔·默里是组织者而非理论家,他似乎追随了通谕,正如《时代》(1952年8月4日)的报道所表明的那样,他坚持认为工人和管理层是功能共同体的一部分,为工人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并不意味着“阶级斗争”。

  1932年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在底特律大力宣传《重建社会秩序》,声称它是现代最伟大的文件之一(麦克格里维,2003年,150)。然而,该文件提出设立产业管理委员会,由雇主和工人共同管理产业,这引起了争议。美国的政治形势排除了这一战略(克拉克,1987年,122-5)。然而,菲尔·默里(Phil Murray)支持这一想法,并同意在1940年将自己的名字添加到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工作人员撰写的书面文件《有组织地劳动和生产》中(克拉克,122)。1941年底,他还向罗斯福提出了这个想法,但很快就被搁置了(克拉克,9-11,希金斯,135-6)。1961年初,在肯尼迪新政府期间,这个概念暂时重新出现,但它从未被继续推行(麦克唐纳,1969年,151-2)。

 

组织劳工,但美国优先

  罗斯福从1933年3月起担任美国总统,通过1935年7月5日的《全国劳资关系法》(NLRA)确立了集体谈判的权利。刘易斯和默里随后创建了美国最强大的工会,将工人由上而下组织起来。在这个时代,工人没有多少时间,也没有多少资金,而且可能会受到反工会雇主的严厉报复。刘易斯提供资金和骨干,任命地区经理签约雇用工厂工人。从1936年到1942年,刘易斯一直在支持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CIO)、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和美国橡胶工人联合会(URW)。1936年6月17日,他在美国钢铁工业中心匹兹堡(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由默里担任负责人。刘易斯还雇佣了激进的左翼人士。当有人质疑其使用这些组织者时,刘易斯诙谐地说:“是谁拿下了鸟,是猎人还是狗?”左翼干部并不天真。到1940年,刘易斯在11月底将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的主席职位移交给默里,他们已经融入了美国主要工会中。

  1937年3月17日,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取得了戏剧性的进展,美国钢铁公司(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董事长迈伦·泰勒(Myron Taylor)在为罗斯福出访梵蒂冈后,向刘易斯提出了一项惊人的交易: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加班费1.5倍,每天最低工资5美元,另外还有一周的假期。泰勒向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事实上承认,其在协议规定的工厂日常运营中,是唯一的工人代理”(齐格,1988年,94-5)。能达成这样的协议使默里感到十分惊讶。但是,罗斯福也站在了刘易斯的竞争对手西德尼·希尔曼(Sidney Hillman)一边,同时把重要的国防合同给了阻挡钢铁工人组织委员会组织者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因此,刘易斯在1940年11月的选举中支持了共和党人温德尔·威尔基(Wendell Willkie),期望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放弃罗斯福,并发誓若其不放弃,就辞去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主席一职。威尔基败选两周后,尽管数百名工会成员恳求刘易斯不要像他所承诺的那样退休,但刘易斯还是提名默里为他的继任者。默里以口头表决的方式当选(麦克唐纳,第136页)。

 

战后动荡和另一场战争

  当恢复和平后,工资封顶引发了整个经济领域的罢工。1946年,将近五千次罢工使450万工人丢失工作,而默里不得不应对工人造反、应对无能的杜鲁门政府、应对亲苏组织者、应对来自美国矿工联合会的刘易斯和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的竞争。1946年1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加薪要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直到美国钢铁公司自己的钢价格上涨得到华盛顿的批准。谈判不成功,导致1946年1月20日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钢铁工人罢工。随着中期选举的到来,杜鲁门在2月中旬投降了,下令批准高钢铁价格上涨。 默里随后得到了每小时加薪0.185美元,后又得到两次加薪:1947年4月加薪11.3%,1948年7月加薪7.4%(蒂芙尼,1988年,第36、58页)。

  1948年11月,杜鲁门出人意料地赢得了总统大选,民主党重新控制了国会两院,开始与苏联冷战。1946年5月,同附属于苏联的左派的内部问题已经出现在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内,当时默里要求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总法律顾问李·普雷斯曼(Lee Pressman)起草一份政策声明,其中指出:“本工会不会容忍任何外部势力——包括个人、组织或团体,无论他们是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的还是任何其他的团体——来渗透、支配或干涉我们的事务(麦克唐纳,第183-4页)”。1948年10月3日,已经辞职的李·普雷斯曼被任命为苏联情报战机构的成员(纽约时报,1948年10月3日)。1948年末,蒋介石的军队被打败,杜鲁门在亚洲的政策也随之瓦解。默里在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的11月大会上谴责工会中的左翼分子,声称他们“想把杜鲁门赶出白宫,他们不在乎杜威还是魔鬼当选(1948年11月23日)”。

 

默里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对苏联的恐惧急剧上升。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成立,而苏联在1949年8月26日成功试爆了他们的第一枚核武器。1949年10月1日,当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拒绝服从一项仲裁裁决时,默里领导50万名美国钢铁工人举行了一次大罢工。然后,随着威望的提高,他将11个受苏联网络控制的工会组织从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中驱逐出去,其中包括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的第三大工会组织——联合电气工会(麦克唐纳,第212-3页)。    

  不宣而战的做法、经济控制、对苏联颠覆的攻击,逐渐损害了杜鲁门的支持。10月,默里开始就于1951年年底到期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合同进行谈判。谈判失败,4月8日晚,杜鲁门总统扣押了美国钢铁工业,强行加以解决。

  6月2日,美国最高法院驳回了杜鲁门的扣押。随后,65万名钢铁工人举行了罢工。杜鲁门政府的主要官员认为,默里“对这个国家的控制超过了总统,超过了我们选举的国会和政府任命的官员”(《时代》杂志,1952年9月29日)。尽管罢工在7月26日结束,但离美国总统选举只有三个月时间,给杜鲁门及其民主党带来了沉重的政治打击。11月,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General Dwight Eisenhower)以压倒优势击败民主党候选人阿德莱·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事实上,默里曾试图在1948年就将艾森豪威尔选入民主党候选人名单(麦克唐纳,第193-4页)。

 

一座鲜为人知的坟墓

  五天后的1952年11月11日,正当影响力达到顶峰时,默里死于心脏病,享年66岁。10天后,11月21日,他在美国劳工联合会的竞争对手、美国矿工联合会的前同事威廉·格林(William Green)也去世了,享年80岁,使美国两大最具影响力的劳工组织——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和美国劳工联合会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动。1952年12月8日,匹兹堡劳工教士查尔斯·欧文·赖斯神父(Fr. Charles Owen Rice)在大西洋城举行的第14届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大会上发表的悼词中谈到默里对“上帝、他的国家和他的联盟”的热爱。

  默里的墓碑现在矗立在匹兹堡以南七英里的香农堡圣安妮公墓中,很少有人去祭拜。石碑上的信息清楚地说明了他的卓越成就:“万福玛利亚,法蒂玛圣母,为我们祈祷。”

 


保罗·B·斯普纳, 澳门大学客座教授

Translated by 翻译: Yang Hengda 杨恒达


参考资料

  • Catholic News Service - Newsfeeds. (8 December 1952). “Philip Murray Eulogized by Priest at Convention of Labour Organizations.”
  • Clark, P. F., Gottlieb, P. & Kennedy, D. (eds.) (1987). Forging A Union of Steel: Philip Murray, SWOC, and the United Steelworker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 Cronin, J. F. (1948). Catholic Social Action. Milwaukee: Bruce Publishing Co.
  • Dolan, T. (2017). USCCB 100th Anniversary Talk: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Catholic War Council. Retrieved from http://cardinaldolan.org/index.php/usccb-100th-anniversary-talk-the-formation-of-the-national-catholic-war-council/.
  • Heineman, K. J. (1999). Catholic New Deal: Religion and Reform in Depression Pittsburgh.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Higgins, G. G. & Bole W. (1993). Organized Labour and the Church: Reflections of a Labour Priest. New York: Paulist Press.
  • McDonald, D. J. (1969). Union Man: The Life of a Labour Statesman. New York: E.P. Dutton.
  • New York Times. (1948 October 3). “Prosecution aimed at 5 in Red Inquiry.” Retrieved from https://timesmachine.nytimes.com/timesmachine/1948/10/03/223850262.html?pageN umber=49
  •  (1948 Nov 23). “Murray Scourges CIO-Left Wingers.” Retrieved from https://timesmachine.nytimes.com/timesmachine/1948/11/23/issue.html
  • Leo XIII. (1891) Rerum novarum (on Capital and Labou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vatican.va/content/leo-xiii/en/encyclicals/documents/hf_l-xiii_enc_15051891_rerum-novarum.html.
  • McGreevy, J.T. (2003). Catholicism and American Freedom: a History. New York: W.W. Norton
  • Pius XI. (1931), Quadragesimo anno (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Ord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vatican.va/content/pius-xi/en/encyclicals/documents/hf_p-xi_enc_19310515_quadragesimo-anno.html.
  • Tiffany, P. A. (1988). Decline of American Steel; How Management, Labour and Government Went Wro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ime Magazine (1952 June 23). Labour: The Steel Curtain. Accessed 2021 June14. http://content.time.com/time/subscriber/article/0,33009,859779-2,00.html
  • (1952 Sept 29). The Economy: Trustbusting, New Style. Accessed 2021 June14. http://content.time.com/time/subscriber/article/0,33009,935784,00.html
  • Zieger, R. H. (1988). John L. Lewis: Labour Leader.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按此瀏覽PDF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