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作为促进和平的工具

创建时间: 31 5月 2022

娜塔莉·罗斯

 

摘要

  本文是一项大规模工作的大纲,它引发我们思考,维护和平的人可以从冥想得到什么启发,以促进现有机制维护和平的作用。2022年,疫情仍在世界肆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2049年《“一带一路”倡议》相继出台。历史告诉我们促进地域和平比发展意识形态更重要;丝绸之路也印证了一点。和平已成为生存问题。本文的受众是对缔造和平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们的挑战是继续应对过往,以改变未来。要分析和评估既有的措施,这意味着东西方须继续以具体而全面的方式保持沟通,以推动持续有效的和平进程。

  《圣方济各和平祷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一本法国出版物上,它被当作圣方济各的作品,但这可能不是出自他手。作者的行为意图很纯粹,只想找到文本来源。许多政治身份与精神本源不同的人都接受了这种意图,这是一种回忆,一种带给人力量的回忆。自《众位弟兄(Fratelli Tutti)》(2020年)发行以来,圣方济各会见埃及苏丹的画像重新激发了众人的灵感。也许此次会见之前,也就是法国同非斯签定条约,数百万人受非洲欧洲复杂经济交往影响的时候,写圣方济各祷词的作者就受到了启发?虽然这位20世纪的作者不像是运用了科学工具主义,因为科学工具主义一词不久前才进入我们的生活,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主义进行的冥想活动成为了在逆境中创造新生活的可能。这是一种方法,是工具主义的一种形式,可以成为个人和相关机制的思想工具。但要怎么做?

《圣方济各会见苏丹王》  

 

  一种观点认为,是否掌握技术是反映贫困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数,但我们也要解决制造业和技术需求分配对世界的影响。我们可以将精神工具主义与鲍勃·艾伦(Bob Allen)对技术与贫富差距的论著放在一起,开始探索这种联系如何助力人类解决我们这个不平等全球社会中的精神沙漠。人是制度的组成部分,在个人无法理解冲突、不明白冥想的社会责任以及制度在促进和平中发挥的教育作用时,用行动给困惑的人以解释,这样才能减少傲慢自大。这就这就是制度化过程的实例,这个过程具有教育意义。它包括改变强势的话语,劝导并使反对促进和平的人处于边缘,而不是让精神贫瘠的话语占主导。这种方法要有度,不止要转变科学的方法,还要改变政治、经济、精神和教育方法对世界和人民的影响。冥想的任务是对《圣方济各和平祷词》中提到的内容保持警觉,这一内容包括精神冥想上的节制和对世界可观测想象的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冥想,如圣依纳爵(St Ignatius)描写的洞察力,来观察冥想教给我们的有关内在批评的东西。

  几个世纪里,神秘主义者都有自己的冥想世界,也许13世纪圣方济各的精神世界就吸引了20世纪早期法国作家的心,就如同今天被召唤的我们,特别是在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方面。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可能早已结束,但我们仍不明白如何在其中被治愈。冥想是一种跨越世界的技巧,它不存在歧视,即使对无信仰者也是如此。2013年,教宗方济各发布了《Evangelii Gaudium(福音的喜乐)》,他的教宗生涯也由此开启,这本书与今天的讨论高度相关。例如,丝绸之路最初是因道教商业而存在,而如今我们都忘记了,从希腊到伊朗的走廊都要途经丝绸之路,于是诗歌文化运动也随之产生,并带来远东地区的道教和佛教的文学冥想在在传习方法上的不断融合,唐朝时期,由禅宗教士发展而来的公案文学对学习者信众进行精神指导;听者感知到这些有象征意义的提示,思考后做出回答,通过这种反馈,希望学习者,即信众能受到启发。依纳爵精神传统中的冥想空间存在于对绝对联系的渴望中,这个空间是照拂每个人的圣灵所处的领域。“诵读圣言”是耶稣会士和其他信徒冥想的开端,个人和集体洞察力提供了能改变个人和团体的冥想办法。但对这完美渴望的本质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乌托邦,我们是人类,最智慧灵活的冥想者。因此,培养冥想智慧需要传授技巧。但是,在政治、经济和教育团体背景下的冥想是什么样的呢?

丝绸之路  

 

中式格言——看见即改变

  丝绸之路推开了几个世纪以来以诗歌作为重要精神纽带的大门。亚洲意识形态的殖民化产生了外交,这种长久停滞不前的团体交往方式让亚洲忽视了贫困的现实。相互竞争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到了亚洲的各个地区,包括丝绸之路沿线并延伸至美洲。今天我们需要调整这些意识形态,但怎么做?教育体制不再是促进和平繁荣的工具,而成了意识形态后盾。西方如何与亚洲的“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沟通?特别是关于非洲等大陆的发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2049年《“一带一路”倡议》都需要着手解决经济、气候变化、能源、水、卫生、空间、安全(陆地和海洋、航空航天)......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份公正的环境影响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跨部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判。

  这需要质量控制和问责制基础。必须要让多边参与进来,包括没有经济实力的平民。但该怎么做?答案就是,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它是建立和平的工具。但我们要转变对技术运用的重视度以及我们我们如何处理具有潜在冲突的风险。

......新技术对要素价格和富裕国家开展创新相关条件最为适用。(艾伦,2010年:6)

  2005年,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在联合国内部发起改革,那时联合国内部混乱且分裂。当时设立了内部监督事务厅,开始对满五年以上的授权事务进行调查。1992年,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Boutros Boutros Ghali)公布《和平议程》之后,2000年,科菲·安南发表了《千年宣言》,该宣言后来进一步发展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我们必须借助现有有待改革的框架进行内部评判。正如联合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一样,联合国各方,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包括连接东西方国家,实现基层和领导人之间更有效的沟通,展现更清晰的证据和沟通准则以支持基层。

  2020年,联合国主持了“世界统计日”,其口号是“用我们可以信任的数据连接世界”,因为联合国认识到,针对弱势群体的暴行就是统计偏见。地球需要精密的改革。在一个全球经济世界,界定冲突的不能只有主权政治。

  数据分析需要大量可靠的、无偏估的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公布了“公民经济学家”数据。为了将“一带一路”倡议的类似目标,其资金来源、投资模式和《2030年议程》引入到促进和平的层面,两项议程都需要根据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评估来推动经济改革。我们要为全球数据库设立标准,帮助各国调整经济方向,从而促进政治、经济、科学和教育方面的制度转变。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个指引。它规定的标准不是泛化地挖掘数据,而是维护它所代表的文化与群体的尊严和身份。这不是单一的秩序,而是促进以和平和人权未目标的多元秩序。贫穷不会导致激进。

“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2049年)  

 

  发生武装冲突时《习惯国际人道法》可以约束所有国家。在没有文字记录传统的地方,人们以约定俗成的方式认可了它。条约是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制定的国际法文书,该公约是用于规范条约的文书,已得到多国批准。没有条约的国家之间也能利用习惯法建立和平。《关于国家与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需要更多签署国批准。我们已经有了框架,接着就要有意识地持续使用它。

  国际法委员会的作用(除其他事务)是为解释《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确立原则,《维也纳条约法公约》通过解释习惯法为条约缔约方提供修改空间。当前,围绕主权和条约的概念产生了许多全球性问题。因此需要审查所有国家间的条约。首先,内部监督事务厅要进一步实施科菲·安南的联合国改革,并审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数据,因为它们与这些区域的航空、航天、水、海洋、陆地和人权公约相关。当习惯法地位高于发生冲突的国家之上时,调解委员会和仲裁可干预这一进程。我们是监督者,不是剥削者。创造和平意味着停止剥削,在我们已有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认同《世界人权宣言》的星球。

  条约制定者的一个冲突点,是地球的精神联系的概念。现实中每个人都在分享共同创造的事物,这将我们与《世界人权宣言》认可的人类理想相联系。宗教自由话语建立在恰当的人权框架和标准上,要从殖民意识形态中解放自主精神,这种意识形态与主要宗教的创立故事存在冲突,其中一些还是本土宗教。本土民众可以通过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展示他们的合法身份,他们可以在论坛上与了解自己国土和文化的人细致讨论习惯法。这些不算是完美的法律制度,但是是动乱地区的人们促进和平的工具。请考虑1997年通过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对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中国和附近其他国家水域的影响,思考要如何在和平仲裁中使用习惯法以示对人类和地球的尊重?

  冲突意味着对话破裂。在本土公司已纳入国际私法管辖的范围内,法律的冲突是私人投资全球仲裁中一个逐渐扩大领域。也许它与世界的联系没有涉及到宗教,更像是一个管理问题——因为宗教知识就是习惯法,它受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限制,这些限制清楚界定了世界上本土团体间身份的差异。这些界限与不同的政治、科学、经济、教育发展倡议中所声明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相呼应。如今我们管理的超国家法律共同体,如欧洲以解决条约冲突。同样的,这些机制也必须用过国际法与东方对话。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法律机制基础设施,以继续实施和平行动。

  我们要以我们正在回顾的《圣方济各和平祷词》为灵感,付诸努力。永远记住:“一束阳光就足以驱散许多阴影。”

 


娜塔莉·罗斯


参考资料

  • Allen. B. (2010) Technology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Paper presented in Economic History at Yale University Faculty of Economics. Retrieved online from https://economics.yale.edu/sites/default/files/files/Workshops-Seminars/Economic-History/allen-101004.pdf

按此瀏覽PDF版本